要指出目前經濟危機對中美經濟關係的影響,先要對危機和中美關係了解清楚。

寬鬆的美國貨幣政策,支持了中國自2002年底至2007年底的經濟增長。2002年底胡溫上台後採取一貫以經濟增長換取政治忠誠的策略,放寬信貸以刺激投資、生產和出口增長。美國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了美國以至全球的需求,這就令中國一方面可以把過剩的生產出口,一方面可積存外匯購買原材料以支持繼續過量生產。

此關係形成了循環。中國領導人相信他們已找到新的發展經濟模式,便決定迴避進一步市場改革。中國的增長得力於龐大人口、劇烈的資源開發、1990年代爭取加入世貿時引入的市場改革。但是,2003至2007年的增長卻源自美國的「人造刺激」和「金錢幻覺」。因此,中國經濟與全球各地的工人、投資者和政府決策者一樣,受同樣的幻覺所害。世界並沒有工作得更勤奮、沒有投資得更聰明或作了更好的選擇,只是寬鬆的信貸令人以為如此,就像目前的信貸緊縮令所有人都看似傻瓜。中國批評美國引發金融危機的話部分是準確的,沒有說出來的是:美國同時大大支持了中國在海嘯前的經濟增長。

搞清楚中國近年增長的源頭,展望將來,中國等貿易順差國在金融海嘯中面對的難題比美國等貿易逆差國要大得多。簡單來說,過度揮霍的消費者在環境不好時自然會減少消費,但過度儲蓄者則不見得會增加消費。大家不應相信北京    公布那些漂亮的經濟數據,中國過去10年的成功攙有不少水分,而它將來面對的困難卻被普遍輕視了。

中美經濟關係並非必須改變才能令危機解決。中國經濟規模不足以對美國經濟產生那種程度的影響。然而,理想的解決方案一定包括進一步開放的雙方貿易和投資,令到對雙方都無益的失衡不會重現。

我們要阻止有人借中美貿易和投資的失衡,以及中國對自由化模稜兩可的態度來推動保護主義。中國面對更嚴峻的挑戰。中國必須鼓勵真正的內部消費,而不是以「內部需求」為幌子,實情卻是借錢投資、資源運用、生產以至出口。若中央政府對有關醫療保險和退休金的關注,跟擴大經濟創造就業關注同等對待,則對局勢會有幫助。此事應在下一個10年的中段、當人口壓力稍紓時進行,作為回應危機的措施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面對的另一項挑戰是將金融系統自由化。為了令政府和國營企業更容易借貸,人民銀行一直嚴格地將利率壓低。這是掠奪存戶的財富,保護本地銀行則成了不肯開放資本帳的理由,導致消費者和部分企業的資金被困住。這就導致國家銀行借貸時不需考慮商業回報率,由於銀行的貸款對象幾乎全是國營企業,變相形成龐大的補貼。

如需了解更多借錢資訊,請到我們888借貸網、5880借貸網、money-news錢訊借錢網查詢,我們將會陸續為大家新增更多借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