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企業借貸成本上升

| | | 引用 (0) | 下一篇 | 上一篇

騷亂好像野火,去年希臘和葡萄牙因經濟緊縮政策而示威連連,今年初爆發點蔓延至北非,這都是金融海嘯和量化寬鬆政策的後遺症。窮國人民買不起食物,唯有走上街頭抗爭,預料下一個波及地區,將燒到中東這片石油儲地。地緣動盪導致國際油價及金價大幅回升,連鎖效應不容低估,對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隨時激起破壞性一擊。

埃及城門失火,美國的中東盟友莫不人人自危,骨牌效應或推向其他中東產油國。現時看似言之尚早,牽連程度卻可大可小:小者,通脹升溫;大者,政局動盪,經濟重新陷入衰退。各國(除美國和日本外)已視通脹為頭號大敵,油價和糧價分別操縱着富國和窮國的命運,富人為資金貶值而擔憂,窮人為溫飽朝不保夕惶然。熱錢四出奔竄,追逐短期厚利,在商品與股市之間流轉,今年初資金逐美股棄油金,但轉瞬油金又成避險天堂,仍是體虛的經濟又遇上冷鋒。

埃及是產油國,亦居於運油地理樞紐,鄰近的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同樣是產油國和極權國家,由突尼斯政府倒台引發的動亂正不斷擴大,國際油價自然首當其衝。不過,漲價的核心還是糧價,早前油金價格顯著回落之時,棉價卻繼續創下新高,顯見農產品在需求熾盛加上熱錢推波助瀾之下,將令政府難以安枕,高壓政權也受到威脅。

因糧食價格狂飆而引發的騷亂,○八年時已在多地上演,今年可能重蹈覆轍,第三世界國家執政者看到突尼斯和埃及人民怒火一發不可收拾,怎不擔心人民「發窮惡」?中國管制食品價格的措施他們學不來,也非長遠之策,故紛紛從外國增購儲糧,希望應付動亂平息民憤,可是各國囤積糧食的惡果,正刺激糧價進一步上揚,危機隨時擴大。

全球產糧國均以解決本身需求為先,然後才供應出口,所以出口量往往只是總糧食產量之約一成,假如出現因天氣問題而歉收,將使糧食價格大幅波動。即使像中國般連年豐收,但基於需求大幅上升,糧價長期仍是上漲的勢頭,菜價飆升有機會帶動中國一月份通脹達到百分之六的高位,加息壓力不言而喻。

政府以加息來對抗通脹,令企業的借貸成本上升,對經濟復甦難免拖後腿,中國、印度、巴西連番加息依然未見收效,相反美國今年仍是加息無望。「貨幣戰爭」未平息,「糧食戰爭」和「石油戰爭」又陰魂不散,全球添亂自不待言。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糧倉,相信不太介意糧價高企,可是一旦面臨失去對中東盟友的支配權,將會不惜再興波作浪。

二○一一年伊始,已見多事之秋徵兆,孟加拉股民暴動抗議股市暴跌,加上英國大學生早前上街抗議學費狂漲。示威騷亂好像傳染病,一切都是通脹作怪,經濟凋敝及失業率高企激起民意沸騰,糧價上漲點燃了藥引,讓不滿情緒頃刻爆發。歐豬債務危機炸彈未拆,英國又滯脹在即,美國利用量化寬鬆令金融危機苟延殘喘,北非危機更增添全球經濟發展不明朗因素。